近年来,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电气)在核电装备自主化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据了解,东方电气通过岭澳一期、岭澳二期核电项目建设,目前已经具备了年产核岛主设备(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主泵等) 3套以上的能力,常规岛汽轮机发电机组及辅助设备5套以上的能力当前,经过新一轮的技术改造之后,到2010年年底,该公司将形成年产核岛主设备5套以上,常规岛汽轮发电机组及辅助设备8套以上的能力。
营造核电自主化良好氛围
东方电气突出的核电设备制造能力源于该公司核电设备自主化工作的有力推进。长期以来,东方电气坚持把自主化放在企业发展的主导地位。
早在1985年,该公司就成立了核电办,开始了有战略规划、有统一部署的核电市场竞争。1994年,东方电气成立了核电领导小组。该小组负责协调和研究集团在核电开发方面的有关规划、技术方案和对外合作等重大问题,组织完成东方电气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国产化方案的制定和核电设备制造资格的申请等工作。
2004年,东方电气组建了核电事业部,归口管理全集团的核电业务,包括拟定集团公司的核电发展规划,研究国家能源政策及发展动向,做好核电项目的市场开拓,组织核电项目的投标;组织核电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进行生产协调,全权负责企业核电项目的履约及服务工作。核电事业部的成立,实现了公司在核电领域资源的统一调配,使东方电气成为多个核电站项目的设备供应商,为核电设备自主化做好了组织准备工作。
东方电气认为,实现核电设备自主化,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硬件是必需的,但核安全文化建设同样是企业必须长期努力、时刻关注和追求的在东方电气看来,只有当核电设备生产企业组织中的每一位员工都自觉认识到,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与核安全密切相关的,必须按照核质保要求,按程序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做好工作,才能保证核电设备质量可靠。而建立良好的核安全文化氛围,是实现核电装备自主化的基础。
据了解,东方电气从进入核电设备制造领域伊始,就积极宣传核安全文化理念,着力建设核安全文化氛围,形成制度并长期坚持通过严格执行国家核安全法规、RCC-M标准,遵守质量程序和操作规程,学习和借鉴国外合作伙伴的先进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形成了核电设备制造能力,建立了符合核电设备制造的技术和质量管理体系,树立了“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管、凡事有据可查”的核安全文化理念。
努力构建设备成套供货能力
如今在核安全文化建设下,东方电气的核电设备制造实力得到大大提高。
针对核岛主设备反应堆压力容器等方面,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于2006年建成投产。20D7年开始的一期工程完善化项目,将于今年6月建成,届时可形成3套主设备的生产能力。2008年9月开工建设的三期工程,在2010年建成后,可形成年产5套主设备制造能力。目前,主泵方面也已取得生产资质,每年可为3套核电机组提供主泵。通过新增一个试验回路并适当扩建后,产能将扩大到年产15台主泵。
东方电气2007年引进了控制棒驱动机构的生产技术,生产设施正在建设中,2009年年底可以具备生产能力,规划制造能力为年产4套。在堆内构建方面,该公司通过并购武汉锅炉核电生产能力,于2008年12月成立了东方电气(武汉)核设备有限公司,现已基本具备年产2套的制造能力,而经过技术改造后,将可年产4套以上百万千瓦级堆内构件。
在常规岛设备方面,东方电气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现已具备百万千瓦级常规岛汽轮发电机组的设计能力,并已独立承接了多个核电项目。据了解,该公司从岭澳一期核电项目建设开始,不断提升设备的国产化率,并逐渐由一期的汽轮机约35%的国产化率、发电机设备约15%的国产化率,发展到岭澳二期汽轮机70%的国产化率,直至现在全部实现国产化。
现在,东方电气为了满足我国核电快速发展的需要,开展了新一轮技术改造, 2008年9月,东方电气出海口基地三期建设项目已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工程预计在2010年全部建成投产。届时,该项目将大大提高东方电气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核岛主设备、百万千瓦级核电和超超临界汽轮机、汽轮发电机的制造能力。
东方电气表示,接下来将会进一步增强核安全文化体系的建设,不断提高企业核电项目管理水平同时,也会不断完善核电主设备的产品链,提高核电设备制造水平,构建成套供货能力,为我国核电建设“自主设计、自主建成、自主营运和设备国产化”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