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斗将与GPS兼容或成商用方向发展
中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的经济规模,到2020年可达2600亿元人民币。

  企业要想用北斗卫星赚钱,可以提供增值服务,比如完善接收技术,提供更加精准的定位,或者是增加诸如汽车反盗之类的服务。

  11月初珠海航展上传来的消息表明,中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导航系统的第二代卫星将于2009年正式发射。

  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常务副主任邵立勤表示,第一阶段是地面精度大大提高,按照计划2010年要实现精度5米,2012年完成北斗二代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球覆盖,努力达到精度1米,30颗卫星在头顶上的规模。

  目前,企业如果使用北斗一代导航系统卫星必须在专门机构(国家科工委)登记,付费。

  4套卫星体系的竞争

  目前太空已有成型或不成型的四套卫星导航系统。

  这四套卫星系统分别是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罗纳斯”,欧洲的伽利略,以及中国的北斗。

  GPS现在是领导者和垄断者。早在1994年,花费200亿美元、逾时20多年的GPS系统就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其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l米/秒,计时精度优于10毫秒。

  GPS的应用已经超过500种, 2005年全球GPS市场已达到310亿美元。

  俄罗斯“格罗纳斯”系统,虽然早在1996年就实现星座布局,但直到近期才正式向俄罗斯国内民用市场开放,并打算于2009年正式进军全球商用市场。

  2002年3月,欧盟15个成员国正式启动“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计划,该系统由30颗卫星组成,分布在高度为2.4万公里的3个轨道上,投资预计34亿欧元。

  根据欧盟的预测,“伽利略”仅在欧洲就可以创造出约14万个就业岗位,一旦运行,它每年将带来90亿欧元的效益。中国亦是伽利略计划积极的参与者之一,计划投资2亿欧元,并将拥有“伽利略”20%的所有权和100%的使用权。但各国之间的利益纠葛,让伽利略计划进展不大。

  中国北斗系列已经发射5颗卫星。

  和通过被动接受卫星信号的GPS相比,“北斗一代”采用区域性主动定位,即需要向卫星发送信号,用户才能知道所在的位置。由于存在通讯的来往,使得“北斗一代”的应用存在带宽和频度的限制,导致覆盖面积较小、定位精度较低,用户数量也受到一定限制。但可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区域性有源导航定位,还能进行双向数字报文通信和精密授时,是其独特优势。

  “中国和欧洲合作的伽利略系统照常进行,现在除了GPS以外,别的系统都不太成熟,但是俄罗斯的商用也进展很快,相信到2015年有可能实现四套卫星导航系统在中国全覆盖。”邵立勤告诉记者。

  而北斗二代是基于北斗一代的改进,不会抛弃北斗一代具有的发射特色。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将采取“30+5”模式,即由30颗中轨道移动卫星,加上5颗地球同步轨道静止卫星组成。

  北斗从商

  清华大学地球空间信息研究所过静珺教授认为,在国民经济中单独用GPS是有危险性的,比如在民用航空上,用卫星导航做着陆系统,必须多系统集成。如由美国军方控制的GPS系统,尽管在和平时期免费提供信号,但在使用原则上,却以军事为优先。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就曾置欧盟各国利益于不顾,一度关闭对欧GPS服务。

  北斗一代已经应用于渔业、灾害监测、滑坡地震监测、水文测报等,比如汶川地震监测。

  “北斗跟GPS可能更多的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很多人现在不是在讲多系统互操作吗?我相信未来北斗和GPS应该是兼容的,这是一个方向。”国内首家获得授权的“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分理服务单位的北斗星通(002151,股吧)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儒欣认为。“我们肯定要逐步扩大应用领域,正在规划一些民用产品。”

  过静珺则表示,北斗导航民用方面,市场能否接受,关键是价格如何,北斗加GPS做成芯片并不会贵很多,现在美国已经做出GPS加俄罗斯的GLONASS和欧洲的伽利略。

  北斗一代的应用政策是军用为主,鼓励民用。过教授表示,在信息建设过程中,已经在分开做民用和军用的接收机了,只是对外公布格式。

  国内较大的GPS厂家合众思壮公司副总经理黄海晖认为,北斗导航未来更多的两个方向,一个是兼容,另一个是不同的应用上不同的方向发展。“我们很看好北斗在中国的应用。”

  GPS民用在中国还属于初级阶段,黄海晖指出,我们只是在等待政策的明朗。比如将来民用考虑有多少,数据开放到什么程度,这跟将来产业的大小有关。

COPYRIGHT (C) 2009 CENTURY COTERIE ADVERTISING CO.,LTD.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09123号-1